當前位置:網站首頁技術文章 > 怎樣醃製東西更入味

怎樣醃製東西更入味

更新時間:2014-07-20 點擊量:1886

(一)醃製

肉類醃製是用食鹽或以食鹽為(wei) 主,添加鹽、糖和香辛料等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。自古以來醃製就是肉製品的一種防腐保藏手段,至今肉類醃製仍普遍使用。但醃製的目的已從(cong) 單純的防腐保藏,發展為(wei) 改善風味和提高產(chan) 品質量,從(cong) 而使醃製成為(wei) 許多肉製品加工過程中一個(ge) 重要的工藝環節。其中食鹽起脫水、滲透和抑製細菌生長繁殖的作用。,它們(men) 通過還原作用生成一氧化氮,再和肌紅蛋白結合形成一氧化氮肌紅蛋白,在加熱後為(wei) 櫻桃紅色。仲胺結合生成亞(ya) ,這是致癌物質,所以,要嚴(yan) 格限製其用量,我國國家標準規定肉製品中殘留量以,不得超過0.03克/千克。抗壞血酸鹽可以促進亞(ya) 還原成一氧化氮,防止氧化,有助於(yu) 肉類的發色,能阻止的形成。可提高肉的保水性和黏結性,減少營養(yang) 成分的損失,同時也保持了肉的柔嫩性,增加了出品率。 
醃製方法可分為(wei) 幹醃法、濕醃法和鹽水注入法。 
幹醃製法:是將鹽和混合,擦塗在肉表麵上,然後堆放在容器內(nei) ,依靠外滲汁液形成鹽液進行醃製的方法。這是一種緩慢的醃製方法,但醃製品有*的風味和質地。我國名產(chan) 火腿、鹹肉等采用此法醃製。由於(yu) 醃製時間長,很容易造成肉的內(nei) 部變質。此外醃製不均勻,失水嚴(yan) 重。 
濕醃法:是配製成鹽水,把肉浸泡在鹽水中醃製。濕醃時鹽的濃度很高,不低於(yu) 25%,不低於(yu) 1%。為(wei) 了減少營養(yang) 物質的損失,一般采用老鹵醃製,但必須防止鹵水變質。濕醃製品的色澤和風味不及幹醃製品,而且含水多不宜保藏。 
鹽水注入法:是用注射器將鹽水注入到肉中。此法醃製均勻,時間短。但其成品質量不及幹醃製品,風味略差,煮食時肌肉收縮的程度也比較大。 
臘肉是指肉經醃製後再經過烘烤(或日光下曝曬)的過程所成的加工品。臘肉的防腐能力強,能延長保存時間,並增添*的風味,這是與(yu) 鹹肉的主要區別。過去臘肉都是在農(nong) 曆臘月(12月)加工,故稱臘肉。 

原料配方 肋條肉100公斤 白糖4公斤 鈉0.1公斤 醬油4公斤 精鹽2公斤 高梁酒2公斤 

製作方法 

1.原料肉的選擇與(yu) 修理:選擇新鮮的豬肋條肉,去骨後切成寬約2厘米,長約40厘米的條形肉,在上端刺一個(ge) 小洞,便於(yu) 醃製後穿繩懸掛。用溫水洗淨表麵的浮油,瀝幹水分。 

2.醃製:將肋條肉浸入混合均勻的配料中,醃製6~8小時,取出穿繩掛於(yu) 竹杆上。 

3.烘製:將醃製後的肉掛入烘房內(nei) ,用炭火加熱,溫度控製在50~55℃。烘房木架分上、中、下三層,如烘幹房內(nei) 均是同一天醃製的肉條,則每隔數小時需上下左右調換位置,以防烘壞。肉條經2天左右烘烤後即成為(wei) 臘肉成品。如不用炭火烤,白天可在日光下曝曬,晚上移至室內(nei) ,連續曝曬直到表麵出油為(wei) 止。